本文从医疗医药领域的应用层面,深入思考生成式AI在多种行业场景中的赋能价值,并探索其落地的可行性,展望这一新兴数字化技术赋能医疗医药行业的广阔前景。
随着数据要素流通被高度重视,隐私计算技术通过“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服务范式已逐渐成为数据安全流通的有效保障方式。近年来,隐私计算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高速发展,正处于产业快速增长期阶段。隐私计算应用也逐渐从金融、政务、通信、互联网、医疗等传统场景扩展到能源、工业、教育、广告、跨境流通等新兴领域:同时在数据要素加速开放共享的新形势下,隐私计算也成为支撑数据要素流通平台的重要技术设施,在公共数据流通平台、数据交易平台、企业集团数据平台等模式上被广泛应用。
2023年,样本企业的盈利水平、营收增速、市场预期和投资意向指数呈现波浪式前进、曲折式发展的特点。整体盈利水平下降,但营收增速平稳。市场预期和投资意向指数在二季度触底后下半年稳定向好。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降低要素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成为改善企业经营困难的重点。政策支持对企业盈利水平、营收增速、市场预期和投资意愿有积极影响。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是科技革命的新高地、大国竞争的新焦点、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大模型应用的主战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转型正迈向3.0阶段,工业大模型+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智能设备正在构成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新基础。
目录 01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态势 02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展望 03 下一步工作建议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是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实现效益增长的新机会。加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能使中小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赋能下提升经营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还能让中小企业紧跟数字经济时代大势,不断将自己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推陈出新,为企业经营注入新动力。
《智能工业企业未来展望》总结了近年来制造企业面临的困境,比如供应链、劳动力和经济环境的挑战,导致生产力、收入和利润增长受阻。许多制造企业选择通过增加服务业务来应对这些挑战。根据报告,从2022年到2025年,数字赋能型服务预计每年增长28%,到2025年,预计占制造企业服务收入的72%,而非数字赋能型服务收入将下降1%。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聚焦于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借助企业调研、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开展持续跟踪研究,连续五年发布《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本报告从“数字化转型现状”“数字化转型的资源投入”“数字化转型的成效”“企业数字化新趋势”四个方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结合部分优秀企业案例,展示了各行业典型企业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
《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已经2024年4月2日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2023年,我国电力消费水平回升。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92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受国民经济回升、“新三样”产量增长等因素影响,2023年用电量增速回升,高于GDP增速1.6个百分点,已连续四年超过GDP增速。
报告深入分析了大模型在工业全链条应用的探索。在研发设计领域,大模型通过优化设计过程提高研发效率;在生产制造领域,大模型拓展生产制造智能化应用的边界;在经营管理领域,大模型基于助手模式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在产品服务领域,大模型基于交互能力推动产品和服务智能化。此外,报告对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做了详细介绍。
报告通过深入分析和案例研究,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策略和建议,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本《实践指南》给出了网络安全产品互联互通时资产信息的描述格式,可用于指导网络安全产品互联互通功能的设计、开发、应用和测试。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全球性经济热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数字经济的浪潮之中,各国均出台数字经济顶层规划设计以保证落地实施成功。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数字经济政策密集出台,我国已基本形成完善的数字经济顶层设计与细化的地方推进举措相结合的政策体系。数字经济政策部署已成为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市场、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 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
中国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华能集团可再生能源领域首席专家郭辰在“碳视角下的新型电力系统”主题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若干重要技术方向的思考》的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