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促进能源转型升级成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所需的重要一环。政府监管部门、能源生产企业、能源输送企业、能源消费用户及金融投资机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也是参与全国碳市场的重要主体,他们将以哪些行动承担起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在数字经济时代,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重要代表的数智技术又将在低碳转型中创造哪些可能?
TSN技术的发展已有17年历史,目前的20余项TSN子技术通过组合可以形成面向工业网络、车载网络、承载网、专业音视频网络等不同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一方面TSN依托于以太、IP生态圈,能为用户提供低成本、大带宽、支持统计复用的网络基础设施,并解决各种总线、工业以太协议互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TSN又具备提供有界时延、极低时延、自动化网络配置、高可靠性等性能优势。因此,作为企业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型技术,TSN已成为工业网络向下一代演进的共识方向之一,将加速重构工业网络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
本报告从数字经济的普惠化行业背景出发,通过技术路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分别对低代码产品定位,阐明低代码产品低成本、个性化、普惠化、促就业的核心价值并分析低代码在各个行业的渗透现状,探讨低代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进阶路径。此外,本报告从多个行业的痛点及需求入手,梳理低代码解决方案和效果,展示低代码的典型应用案例,最后展望行业未来整体发展趋势,为厂商发展提供参考。
报告以大量调研数据为基准,总结分析了当前人工智能在产业落地的20大挑战,并从不同维度出发,将企业AI应用分为不同阶段,总结每个阶段所具备的主要能力特征,以此评估当前国内主要行业企业AI应用所处阶段;同时以精选案例为基准,为处于不同成熟度阶段的企业智能化转型与AI应用提供建议,为企业转型提供参考;最后对未来几年时间内的人工智能应用做出展望,预测3-5年内,AI应用将从单点应用向全面智能化过渡。
工业视觉作为中国制造的眼睛,在各个制造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检测、引导、定位、测量等方面应用需求不断提高,伴随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工业视觉行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中国工业视觉基于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迎来爆发性增长,2021年规模已达178亿,预计2026年超过500亿元,处于政策“黄金期”。
对量子计算的研究是突破经典计算算力极限的突破性科学尝试,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军事、安全、经济、科研等领域全方位优势的战略制高点。从概念构想,到实验室成果,再到商业价值初探,探索量子计算物理实现方式和增加量子比特数量是全球研究机构及科技企业追逐的关键目标。
《白皮书》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需求很大,因此更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来支撑和推动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需要更懂创意、更懂跨界、更懂开放、更会合作与共享的人才,更需要校企紧密合作,培养以产业智能化需求为基础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AI人才。
“中国双碳大数据指数”是以中国城市作为评价对象,运用大数据手段建立的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效果的评价体系。构建指数的目标,是对城市的双碳发展工作形成有效评价,在中观层面提供各个城市双碳发展工作的横向观察视角,帮助各地相关政府部门了解本城市双碳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情况,针对性的制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
汽车智能工厂从车间的生产和质控环节开始,有望延伸至全生命周期。特斯拉“超级工厂” 将智能工厂理念与从第一性出发的生产底层逻辑相结合,基本实现整车制造流程的全智能化。本篇将深入解析特斯拉“极佳”定律下的五大创新。
当前,传统芯片已不能满足人工智能对芯片性能及算力的要求,如何构建出高效的人工智能芯片,将芯片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本报告对AI芯片主流类型进行拆解分析,展现中国人工智能芯片的发展现况,探究其发展的困境和机遇。
本白皮书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新格局,工业互联网历史新阶段做出了全面论述,同时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的必要性与意义、技术路径、应用场景、面临挑战以及发展趋势和建议提供了系统性的分析,观点清晰,案例翔实,在凝聚产业共识、引领企业创新、加速应用推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政府和产业界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从信息化、数字化再到元宇宙时代,工业软件始终与工业流程共同演进。数字化时代,工业软件的主要意义在于以数字化模型沉淀工业经验。而在元宇宙时代,工业数字孪生技术为工业的各个环节带来变化:研发设计环节,元宇宙通过整合大量算力提升效率;生产控制环节,虚拟仿真为生产控制环节带来改变;运营管理环节,元宇宙的到来使得深度管理成为可能;协同集成环节,办公协作方式助力突破物理空间限制。为此,以数字孪生应用方式为线索,有助于寻找 “元宇宙 + 计算机” 核心受益标的。
智能制造是利用智能科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实现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与机械装备、经营管理、决策和服务等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通过各种工业资源与信息资源整合和优化利用,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业务工作流的髙度集成与融合的现代工业体系。
智慧医疗是指综合运用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智能技术,实现患者与医疗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医院内外业务协同,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配置的一项新型智能化产业。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医疗行业的结合,形成了以互联网医院为核心,集诊前咨询、诊中诊疗、诊后康复保健、慢病管理、健康预防等大健康生态深度融合的互联网医疗系统。
《2022工业“智能决策”白皮书——点亮企业增长的“灯塔”》聚焦于工业企业数智化转型建设中的复杂决策问题,首次对智能决策概念进行定义,梳理了工业智能决策技术的应用价值,前瞻性地提出以“机器学习+运筹优化”等多种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打造企业“决策大脑”,以全局优化为目标,来实现企业综合收益的最大化;通过数百家标杆客户的智能决策实践研究,梳理并输出实现企业面向设备、面向生产、面向运营、面向产业链的全场景赋能的有效方法论,助力工业企业打造二次增长曲线。
工业软件作为工业和软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工业智能化的前提,因此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工业软件至关重要。从全球市场来看,工业软件将继续保持每年5%左右的稳健增速,行业增长较为稳定。随着“十四五”计划的推出,提出重点突破工业软件短板的目标,计划到2025年,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 68%、80%和 85%,工业APP突破100万个。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趋势刻不容缓,未来预计将应用于更多的细分场景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