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技术的快速持续冲击下,企业的组织能力面临着大面积重塑,面向组织与岗位的能力也亟需升级。为了适应即将快速到来的技术变革导致的工作技能的重塑,政府和企业需要提供灵活的教育和培训来帮助员工重新学习新技能。
“双碳”目标的完成对我国具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首先,重压下的转型有助于我国实现从“高增长”过渡到“高质量”的模式;其次我国是碳排放大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最后积极参与不仅体现大国担当,对提升国际话语权同样意义重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继《云计算白皮书(2012年)》之后第7次发布云计算白皮书。白皮书在前几版基础上,基于行业研究和调查报告,总结过去一年来云计算在市场、技术、架构、安全、管理、软件、赋能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并对各发展特点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对云计算未来发展给出展望,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了解云计算产业发展动态。
华为与施耐德电气联合发布《5G和5G演进:工业控制应用场景白皮书》,甄选出5G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应用的“10个典型”场景,涵盖工业智能制造、起重制造、市政水务、仓储物流等诸多领域。
这份2021年边缘状况报告探讨了当今的边缘计算生态系统,重点关注关键基础设施、网络、软件和硬件日益互联的领域。与以前的报告一致,这些见解由独立专家提供,旨在教育和推进这一领域。本报告还基于以前的版本,更新了市场规模数据以及行业领导者的想法。
报告重点对“区块链究竟是不是新型基础设施”、“区块链基础设施由哪些要素组成”、“区块链基础设施如何发展”、“区块链基础设施面临何种挑战”、“区块链基础设施将怎样演进”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聚焦后疫情时代下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路径,破解数字化转型的新挑战。本报告将聚焦当前中国产业数字化现状、技术创新情况、代表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及预期进行综合阐述。此外,还结合当前产业数字化发展情况,对未来数字经济进行展望。基于此,本报告分为四大板块:现状篇、技术篇、行业篇、趋势篇。
在新旧动能交替之际,主要国家都将制造业升级作为战略重心和博弈焦点,智能制造成为主 要抓手,从国家到企业纷纷谋篇布局,相继出台政策方针、实施规划,希望通过数智技术创 新和应用提升制造业竞争水平,强化国家综合国力,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本白皮书在《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下内容:一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二是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系统生命周期模型、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框架和机器学习技术框架;三是梳理了国内外主要人工智能标准化组织的重点工作;四是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国标委联〔2020〕35号),形成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及标准体系明细表;五是结合标准化工作进展及标准体系建设情况,提出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重点工作建议。
目前,中国车企在制造端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现有方案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定购需求大批量同质化产品已无法得到客户的青睐,因此车企为提升自身竞争力开始尝试小批量定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技术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驱动力,为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动能。例如,在新出行方式、个性化医疗、远程办公等驱动下的创新使更多的人受益。与此同时,持续增加的数据资源及其存储和处理技术的变化,将逐步成为一种潜在增长、可持续累积的社会资源。
几十年来,中国流程行业整体一直走在工业革命的前沿,在技术创新的催化下,不断探索生产力与效率的提升。然而在如今的智能化进程中,行业分化与数据利用率低等挑战依然存在,新冠疫情带来的资金压力也让企业对新技术投入愈发谨慎。这些智能化进程中的挑战同样也是机遇,而领先企业已在积极行动。面向未来,流程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企业需系统设计,稳步推进,把握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趋势一:智能网络成就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
尽管5G 标准层面相比4G 已做了诸多考虑,但从市场诉求尤其是各垂直行业诉求和实际建设验证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的增强安全性。
一、6G总体愿景 二、6G发展的宏观驱动力 三、6G潜在应用场景 四、6G潜在关键技术 五、对6G发展的几点思考
未来展望:1)边缘云的爆发既有赖于行业自身的发展成熟,也需要关注下游重点场景的规模化商用, 2020年到2030年将会是边缘云计算从兴起到繁荣的关键十年。2)跨界进入边缘云领域的玩家众多,各类厂商多围绕核心能力进行业务拓展,生态合作将长期是边缘云计算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