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论坛联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2年数字孪生城市框架与全球实践洞察报告》提出了推动数字孪生城市发展的四大技术特点、三个愿景和九个关键要素,以及构建能够应对当前挑战的高质量数字孪生城市的思路和建议。该研究结果对世界各地探索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城市管理者,以及积极拥抱数字孪生技术并推动其应用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具有启示意义。
作为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石化行业碳排量在工业领域居于前列。伴随着“双碳”目标及《“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的提出,石化行业绿色高质量升级迫在眉睫。本白皮书从中国低碳发展需求出发,延伸至对石化行业低碳转型驱动因素、发展趋势、转型关键及面临挑战的梳理,并按照2025-2030-2060的减排时间目标,对各阶段的重点工作及技术发展展开详述。
该报告关注协作机器人(Cobot)的市场规模、细分规模(主要包括产品类型、应用和地理位置)、竞争对手格局、现状和发展趋势。此外,该报告还提供了详细的成本分析,以及供应链的分析。
白皮书全面回顾了2021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在政策、技术、应用和治理等方面的最新动向,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所面临的新发展形势及其所处的新发展阶段,致力于全面梳理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态势,为各界提供参考,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
白皮书梳理了全球及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从规模、收入、投资、需求、政策、技术等多个维度对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数据中心发展进行了展望。
《碳中和背景下德国能效政策研究报告》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在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项目框架下发布。旨在介绍能效政策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德国能效最佳实践措施与政策的详细情况和案例研究。
要实现5GtoB的规模化,需要对5GtoB应用场景进行大浪淘沙式的筛选,找到真正对5G有刚需的应用场景,在这些场景中,5G不再是“可选技术”、“替代技术”或者“备份技术”,而是“优选技术”,甚至是“必选技术”。今年,我们做了一个尝试,选择了5G城市、智能制造和智能矿山这三个领域作为5GtoB规模化的突破点,对相关5GtoB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和筛选,并精选了其中的优秀应用案例向全球推广并推动规模化复制,实现相关领域信息化、自动化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
本研究报告立足“中国智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变革”课题上一年度研究成果基础,分析归纳智能交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意义,结合目前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生态应坚持车路协同、全国统筹,在技术体系、规模化建设与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
本报告分煤炭篇、电力篇和碳市场篇。煤炭篇从煤炭供给、需求、运输、库存、价格等多个方面,回顾了2021 年我国煤炭市场发展状况和特征,结合产、运、需形势,对2022 年煤炭供需、运输和价格趋势作出研判,并提出煤炭市场领域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电力篇重点梳理分析了2021 年电力消费、电力生产供应、电力工程建设、电力市场化改革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对2022 年电力供需与市场化改革发展形势进行展望,并提出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CAD已经广泛应用工程设计行业、制造业,可以说所有需要精确表达的设计都会用到CAD。CAD技术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更是企业全面信息化的基础,所以使用CAD技术是企业进行全面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
白皮书系统追踪了数字建筑整体发展态势,研究提出了数字建筑的总体框架和典型模式,梳理剖析了典型应用场景。
本报告基于生命周期的聚类分析方法,将智能制造软件产品分为:研发设计类、生产制造类、经营管理类、运维服务类。 智能制造软件产业链共有五大环节,厂商处于中游的产品开发环节,上游是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下游是下游生态和企业用户。
中国医疗机器人相较于欧美国家起步晚。医疗机器人作为新技术的融合平台,随着机器人全球相关学科领域的技术逐步发展,在基础设施、数据支撑、平台建设、应用材料等方面为机器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孕育土壤。同时,医疗机器人的逐步走进商业化,也离不开政策、资本支持与用户需求的逐步激活
报告主要围绕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从碳中和与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关系,可再生能源的潜量、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在双碳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这几方面进行了讲解。
本白皮书全面回顾了2021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在政策、技术、应用和治理等方面的最新动向,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所面临的新发展形势及其所处的新发展阶段,致力于全面梳理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态势,为各界提供参考,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持续健康发展。
导读:报告对构建城市大脑标准的基础理论;“1+N”模式建设方案;基于世界数字大脑框架的城市大脑的总体架构;世界统一的数字神经元网络和灵活解决人类社会复杂问题的云反射弧机制构成;建设城市大脑的九个实施步骤和10个建设原则;城市大脑、世界数字大脑与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关系;城市大脑与城市智能管理中枢的关系;建设城市大脑的时代意义等问题通过27个核心观点的提炼进行了简明但深入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