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从智能制造的定义与核心价值出发,介绍了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背景,重点讲解了2024年发展现状与关键数据以及核心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详细说明了对未来趋势与核心挑战的研判,并对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策略建议。
人形机器人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最具潜力和前景的产业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深入剖析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面临的量产及商业化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旨在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速其从技术创新向产业化应用的转变,为行业内外人士提供了详尽、权威的参考与洞见。
“8+9”新产业是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将新产业划分为8大新兴产业和9大未来产业。8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而9大未来产业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领域。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和活跃,科技和产业形态正在发生体系性变革,工程科技的颠覆性创新和体系创新已经成为战略竞争的焦点。鉴于此,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未来20年发展战略研究”总体项目组发布《愿景驱动的中国工程科技2040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我国工程科技发展需求和世界发展趋势,提出“经济预测-需求分析-技术预见-愿景分析-战略架构-技术路线图-政策选择”战略研究方法体系,预测了我国2040年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描绘了2040年我国社会发展的九大综合愿景。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政策环境的支持,还需要工业互联网、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等关键要素的协同发展。未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呈现智能制造、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数字化工厂等十大趋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包括实现三个转变:由软件向硬件转变、由单体向互连转变、由网络向垂直大模型转变。同时,注重链接、算力、数据和标准的四个要素。
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是智能工厂的基本组成单元,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供应链全环节核心问题,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具备协同和自治特征、具有特定功能和实际价值的应用。十余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通过新模式应用探索、智能工厂建设、解决方案攻关等,总结形成了一批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提供有益参考。
以炼化领域优化生产计划及工艺过程,煤化工领域提高安全管控、能源平衡及成本精细化管理水平,氯碱领域提升工艺稳定性,轮胎领域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加快服务化转型,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领域提升质量稳定性及安全环保水平等为重点,推进企业在生产控制、能源管理、安全环保等重点环节加快新型工业网络、仪器仪表、智能装备设备、关键软件和系统等“基础填平补齐”和改造提升。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机遇蓝皮书 摘要:智能制造装备作为高端制造业的核心,融合了传感、控制、AI等技术,正推动工业革命向智能化、互联化发展。随着全球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本报告将深入解读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内涵、全球及中国的发展现状、产业链与区域发展格局、投资机会与策略,为关注制造业未来的读者提供深度洞察。
研究表明,受经济、技术、政治三重因素影响,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政治化、多极化、双向化、绿色化、再垂直化五大趋势。
智能制造已成为公认的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国家战略。以德国工业4.0 为代表的智能制造集中于离散装备制造业,过程工业智能制造的模式为智能优化制造,生产过程智能化是智能优化制造的关键。近年来,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为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