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深入研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理解其内涵要义,准确领会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破和立、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政府和市场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既不能搞“碳冲锋”,又不能搞运动式“减碳”。
到202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到2025 年,在数字孪生、数据字典、人机协作、智慧供应链、系统可靠性、网络安全与功能安全等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簇,逐步构建起适应技术创新趋势、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智能制造已经由理念普及、试点示范进入深入应用、全面推广的新阶段,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为统筹推进标准化发展,制定本纲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将指导全国两化融合标委会(TC573)及有关起草单位做好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应用实施指南系列国家标准研制和宣贯推广工作,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与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普及推广。
2021年7月8日,受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委托,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正式发布《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自2015 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先后组织制定并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 年版)》和《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 年版)》,加强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顶层设计,指导智能制造标准研制工作有序推进。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部署要求,持续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以满足技术进步和智能制造发展的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制定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 版)》。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1年工作计划》,提出了网络体系强基行动、标识体系增强行动、平台体系壮大行动、数据汇聚赋能行动、新型模式培育行动、融通应用深化行动、关键标准建设行动、技术能力提升行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安全保障强化行动、开放合作深化行动共15项任务。
通知提出,将围绕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聚焦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信息安全能力提升、中德智能制造合作等方向,遴选一批试点示范项目,试点示范期为2年,将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增强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支撑,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