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先行。2023 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信息化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推动信息化关键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信息化驱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国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得到新提升,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新动能。
导读:(1)报告主要面向的群体为智能工厂产业链服务商、产业投资人、智慧设备用户、智能工厂; (2)本报告基于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元器件、消费电子三大大行业对新质生产力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梳理;(3)政策的扶持、标准化的建立、商业模式的革新是未来新质生产力渗透进生产制造的关键。
人工智能的变革潜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大规模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在数据中发现并内化人类(或完全确定性算法)难以识别的模式和相关性的能力。简单地说:如果现代人工智能可以在大量数据上进行训练,并且在与大量数据相关的情况下使用,那么它们就会更加蓬勃发展。
报告聚焦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行全方位深度研究,系统解读数字经济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作用,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理论框架进行梳理总结,深入研究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机理和实现路径。
《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以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有效防范化解人工智能安全风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包容审慎、确保安全,风险导向、敏捷治理,技管结合、协同应对,开放合作、共治共享等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原则。
2024年8月17日,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紫金论电学术研讨会在南京盛大开幕。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以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的新型能源体系”。在主论坛上,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李立浧院士作了题为“新型电网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思考”的主旨报告。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整个数据栈发生了连锁反应。为了进一步研究技术的变化趋势,Google向数百位企业和IT主管展开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目标和生成式 AI采用策略。本报告将深入探讨受访者对 2024 年及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观点,为希望利用生成式 AI的企业提供宝贵数据洞见。
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发展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在供给端,数字经济通过扩大数字投入,促进劳动生产率及资本回报率的提升,推动经济发展“质”的跃升。在市场端,数字经济通过发挥有效市场作用,吸引市场主体充分参与竞争,推动经济发展活力的释放。在需求端,数字经济通过发挥数字投资利率弹性与数字消费收入弹性,有效扩大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发展“量”的扩张。
本白皮书从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维度出发,基于中国汽车、机械、环保半导体、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和农业机械等行业,总结和分析了专精特新细分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行业特征。并关注垂直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情况及出海现状,研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竞争力及其在推动产业突破“卡脖子”问题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此洞察中国未来产业发展走向。
1.1.1 机器能思考吗? 1.1.2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1.1.3 人工智能的产业结构 1.1.4 人工智能砸了谁的饭碗?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制造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和不断发展的雄厚实力。但我国还不是制造强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着力解决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积极探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报告从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智能制造产业链和系统体系,探讨了当前智能制造业的⼈才发展状况,并展⽰了FESCO的解决⽅案⽰例,旨在为⾏业和⼈才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01 工业4.0概述与概念 02 智能制造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飞速进步,制造业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变革之中。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新兴技术已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特别是在我国,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在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我国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化发展中的现状、挑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件旨在识别网络虚拟化安全风险,并为网络虚拟化的安全实施提供指引。总体上,本文件目标在于为组织虚拟化安全的全面定义和实施提供帮助,适用于负责实施和维护安全虚拟化环境并进行相应技术控制的用户和实施者。
2024年8月21日,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乔红院士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十大趋势展望》,对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预测。